胡润百富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上,沐曦集成电路、芯驰科技、纵目科技三家上海独角兽企业来自同一家孵化器,它的名字叫创徒丛林。
(资料图)
2015年成立以来,这家孵化器立足张江科学城,已孵化服务80多家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总估值近1000亿元,其中2家企业登陆科创板,6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企业入选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
在创徒丛林创始人叶森博士看来,孵化出多少优秀企业,是评价孵化器的唯一标准。2015年,他辞去浦东新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职位,下海创办了创徒丛林。在投资界关注“互联网+”和模式创新的年代,他将“孵化+投资”目光瞄准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这两个硬科技领域。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硬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凸显。
为“自由”下海,抵押两套房子
2015年4月,叶森完成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后,提交了辞职报告。辞职干点别的事,是他酝酿多年的想法。“我只是想自由一点,在发改委我负责综合经济,工作很忙。”在创徒丛林孵化器的办公室里,这位原正处级干部向记者讲起了往事。
创徒丛林创始人叶森
他理解的“自由”,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身体自由,每天的工作可以自主支配时间,不被所在单位安排得满满当当;二是意志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事;三是财务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要大富大贵,而是在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也能有尊严地活着。下海自己当“老板”,这三种自由都可能实现。
“我当时算过一笔账,一个人如果有2000万元银行存款,这样每年利息有100万左右,就能实现财务自由。”叶森说,“经过这几年打拼,我想财务自由已不是问题。”
实现自由的背后,是创业早期的艰辛。他选择2015年辞职,是因为2014年底还清了房贷,对家人有了交代。没想到下海后,创徒丛林在张江科学城租下一栋楼,巨大的资金压力随之而来——每月要支出100多万元的房租和员工工资,而在孵化器开张后一段时间里,只有钛米机器人一家初创公司入驻。
面对压力,叶森不得不把自家的两套房子先后抵押,共贷款1000多万元。由于办公楼装修、空置、公司日常开销以及对初创企业的投资,这笔钱依然不能满足公司的资金周转。每个月,他都要盘算下个月的员工工资在哪里,到处借钱。好在不少朋友和老同事慷慨解囊,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互联网+”时代选择硬科技孵化
办孵化器这么艰难,为何要选择投身这个行业?叶森告诉记者,在浦东新区发改委的那些年,他做过很多宏观经济规划工作,参与了浦东新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对浦东和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把握。“早在‘十一五’规划里,我们就提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并举的战略,重点发展半导体、生物医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的很多创业公司在浦东张江,我调研过不少这类企业,发现创业者大多是技术牛人,但缺少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擅长管理,甚至不了解国内市场。”
叶森觉得,凭借他20年的政府工作经历,可以为创业者整合一些资源,并且弥补他们在管理和宏观经济判断方面的欠缺。而这些服务,正是孵化器的功能所在。
在孵化企业赛道方面,他选择了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2015年,“互联网+”创业浪潮方兴未艾,然而叶森更看好硬科技创业,因为他判断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变,中国依赖出口、美国依赖金融的模式行将终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是以硬科技为主的科技创新,这是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唯一路径。
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正是硬科技领域。创徒丛林孵化、投资的第一家企业是钛米机器人,它属于硬件类人工智能企业,在国内率先定义了智能消毒机器人、物流管理机器人、智慧医疗服务机器人等三类医疗机器人。截至去年底,这家企业已主导申请发明专利91件,研发的智能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市的400多家医疗机构。
钛米智能消毒机器人用于方舱医院。
“创徒丛林在天使轮就投资了钛米。”叶森回忆,“看中钛米的原因只有一条:创始人潘晶是一位充满理想和激情、既懂技术又了解市场的创业者,他带领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项目,肯定会做成。”
“创徒小火锅”促成企业合作
创徒丛林投资、孵化的优秀企业还有很多,如估值160亿元的车规芯片研发企业芯驰科技、估值100亿元的GPU(图形处理器)研发企业沐曦集成电路、在智能驾驶领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纵目科技。与钛米机器人相仿,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和团队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也充满了创业激情。
创徒丛林投资、孵化的硬科技企业
根据硬科技企业成长的规律,创徒丛林把孵化服务的重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创业者完成身份认同和重新定位,实现从科研人员到企业管理者的转变;二是整合创新要素,多渠道助力企业获得资金、人才和产品的应用市场等;三是构建创新生态,为企业找到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四是为初创企业排忧纾困,协助解决各种烦心事。
“创徒小火锅”是这家孵化器的一种服务形式。创徒丛林每月都会举办几次火锅宴,邀请各家企业的老总相聚一堂,一边吃自助火锅,一边交流各自的产品和创业心得。
就这样,在餐桌上催生了不少合作项目。如亮风台与钛米机器人携手,开发了数字孪生医院管理方案,使病房服务机器人可通过5G网络进行查房和远程教学;安般科技凭借模糊测试技术,与沐曦集成电路签约,为后者开发的GPU解决方案寻找软件安全漏洞;芯驰科技与纵目科技发挥各自的芯片和算法技术优势,共同开发面向量产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创徒小火锅”促进创业者交流
为培育孵化器和投资硬科技献策
近日,《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发布,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这个方案对孵化器行业的推动作用很大。”叶森说,“仅浦东就有100多家孵化器,在方案推动下,如果每家孵化器每年能培育出一家优秀的硬科技企业,那么10年后,浦东会新增1000家优秀企业,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谈及如何培育高质量孵化器这个问题,他认为,硬科技创业早期项目的发现机制很重要,政府可建立一个硬科技创业早期项目库,并向社会开放,让创业项目和孵化器自由对接,打破“楼宇界限”。
引导更多的孵化器“投早、投小、投硬”,也是培育高质量孵化器的重要一环。叶森觉得,政府可研究孵化器早期投资退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投资硬科技早期项目如果取得成功,回报确实很可观,但一个成功投资案例的背后,需要10个甚至更多的项目做“分母”。而当前的税收政策主要是按个案项目退出所得征税,那些作为“分母”的投资亏损不能计入成本。此外,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投资早期硬科技项目的风险更大、退出周期更长,但这些投资的所得税税率是一样的。
“税收制度是非常好的经济调节手段。如果一个早期基金中失败的投资能够抵扣成本,税率比其他投资类产品更低,我相信会有更多资金加入‘投早、投小、投硬’的行列。”叶森说,浦东新区可发挥引领区作用,研究试点早期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