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走进位于岑巩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省晟德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套石墨坩埚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搭建钢架结构,推土机来回奔跑。“我们项目有两期,正在建设的是一期,一期预计今年8月份建成投产。”该项目负责人陶向荣说,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用到的石墨坩埚容器设备。
【资料图】
贵州省晟德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套石墨坩埚项目一期正等待设备进场
该项目由湖南韶山高强度电杆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占地面积一期45亩,二期25亩,一期总投资2.1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0万套石墨坩埚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产品原料有石墨、碳化硅、硅石、耐火粘土、沥青和焦油等,原材料经研磨、混捏成型、焙烧、机加工而成。
陶向荣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完成1号、2号、3号厂房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厂房内部施工,预计2023年8月底投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约2亿元,新增税收600万元以上,可解决就业40人以上。
贵州长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等静压石墨项目的石墨化纯化生产车间里,一排排黑色的等静压石墨产品整齐堆放
在同样位于岑巩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长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等静压石墨项目的石墨化纯化生产车间里,一排排黑色的等静压石墨产品整齐堆放着。
“正在运行的生产车间是我们的一期项目中的一条生产线,于2022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产能在五千吨。”贵州长宇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欧初红说,该产品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板多晶硅提炼时的盛放容器、和航空航天产品配件等制作,主要销到山东市场。目前一期产能达5000吨,截至今年5月,销售已达产值2000多万元,预计今年产值有1亿元。
欧初红介绍,贵州长宇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是专业从事等静压石墨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湖南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而来。主要建设高纯特种石墨生产线及配套,项目占地面积190亩,总投资8亿元,分三期建设。
一期于2021年10月开工,计划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两条5000吨石墨化智能加工生产线,安装石墨化炉16座以及筛分、吸料系统,2022年12月已建成投产其中一条生产线,另一条生产线预计2023年底建成投产。二期计划投资2亿元,拟建设焙烧和碳化车间,安装节能炭化炉30座、浸渍系统一套,预计2024年3月建成投产。三期计划投资3亿元,拟建设1万吨从原料到焙烧品的前工序生产线,预计2024年6月建成投产。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新增税收25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150人以上。
岑巩经济开发区
“目前,我们把新能源材料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岑巩经济开发区综合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潘登说,经开区结合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利用县域区位和电力优势,围绕全省“一核两区”发展区域规划,与以大龙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铜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通过需求带动自主开发和承接湖南省等中东部地区优势碳基材料产业转移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
据介绍,目前岑巩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已入住6户,已建成并投产企业2户,即贵州兴隆碳素有限公司、贵州长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期生产线,其中规模企业2户,2022年完成产值1.99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正在推进建设项目5个,即长宇公司年产1万吨高纯特种石墨项目第二条生产线、齐力炭碳公司年产63万套细结构石墨制品项目、云烯公司年产6万吨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项目、贵州晟德莱公司年产10万套石墨坩埚项目、鑫铠公司年产300万件新能源电池材料专用配套材料建设项目,6个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按照现在的行情价格预测算,预计可实现32亿元产值。到2025年,主导产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占岑巩经开区工业总产值约50%以上。
岑巩经济开发区交通优势明显,连接通道有沪昆、江玉(江口至玉屏)、石大(石阡至大龙)3条高速,毗邻30分钟车程的三穗、铜仁2个高铁站,还有15分钟车程的年吞吐量450万吨的黔东南无水港(羊坪作业区),交通十分便利。
通过近10年来的建设发展,岑巩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材料产业、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优势轻工产业、现代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岑巩经济开发区为全州最大外贸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发展水平保持在全州前列,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3年被列为全省20个开放型经济示范经济开发区。
目前,已引进培育入驻企业77户,其中规上企业37户。2022年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370.44万美元,完成税收收入10336.8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目前我们经开区的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必须要优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潘登说,接下来,经开区一是通过企业服务盘存量促增量,将围绕主导产业抓好为企业服务质量;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抓保障服务,即从软环境上的要素保障,硬环境上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是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编辑 彭杨
二审 余昌旭
三审 王淑宜